耶稣的受难 惊天动地的故事
第一章
客西马尼
耶稣基督的受难
1. 亲爱的朋友,耶稣受难的故事,是人类最著名、最伟大、最震撼人心的爱的故事。神的永恆儿子、天地万物的创造者,降尊为人、道成肉身,为人类的罪钉十架,是历史上最惊天动地的事情。
今天让我们学习思索,耶稣受难的过程和意义。在十架上祂为我们受了什麽苦?钉十架的剧痛苦楚是怎样的?除了身体痛苦,祂的内心感受、心路历程、忧伤哀恸、离世过程,是怎样的?祂钉十架最悲惨欲绝的极点、苦难的至深处、痛苦的顶峰,是那一部分?
耶稣的受难就是说祂死前两天所受的苦难,由最后晚餐之后开始,直至祂在十架上死亡。
耶稣的受难在福音书中是至关重要的,因为道成肉身的目的是要在十架上死,成为人类的替代牺牲,使他们可免承受神的愤怒和审判。
讲述耶稣生命的首 30 年,4 本福音书共写了只有 4章;而讲述祂在地上的最后 3 年半,则写了 85 章。
在这 85 章中,有 29 章全是关于最后一週的,它显然是耶稣生命的重点。
简而言之,4 福音书花了约 1/3 篇幅,记载关于耶稣在世的最后一週,从凯旋进入耶路撒冷开始,到最后被钉在十架上。
因此,祂的受难是福音书的主题,它是如此重要,使徒保罗曾定了主意,作为传道人,他不知道和不传别的,只知道耶稣基督和祂钉十字架。
哥林多前书 2:2 因为我曾定了主意,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,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。
罪的严重性
2. 在我们开始之前,每个人都应给自己这个提醒:我不是为了学术探讨或增进知识而学习耶稣的受难。耶稣不仅为人类的罪而死,祂亦为我的罪而死,祂背负了我所有的罪孽,代我受惩罚,就好像祂犯了我所犯的罪一样。当我反思祂在十架上的痛苦时,我需要承认自己就是基督所替死的罪人,这是耶稣受难对我们每个人的意义。一作者写道:“主阿,赦免我们用乾涩的眼睛去看有关客西马尼的时间。”
恆常沉思耶稣基督受难的意义,对我们有许多心灵的益处,其中一个是我们得知罪的严重性。神要差祂爱子到世上受难,亲自去承受罪的惩罚,偿还人类的罪债;若然没有祂的牺牲,我们都要承受火湖的永恆惩罚。
马丁路德写道:“真正的沉思是内心被压倒、良心被击打。神可怕的愤怒必须使你不知所措,神如此憎恶罪,以至他不顾惜自己的独生子。如果心爱的儿子如此受苦,罪人可以期望什麽呢?……思考一下,你就会发抖,而你思考得越多,就会越是发抖……冥想基督受难的价值在于,人要认识自己,战 兢 和 发 抖 。 ” (Martin Luther 被 引 用 于 Nancy Guthrie, Jesus, Keep Me Near The Cross, 页 12)
耶利米书 17:9“人心比万物都诡诈,坏到极处,谁能识透呢?
客西马尼
3. 进入耶路撒冷前,耶稣多次向门徒预言祂的受难、钉十架、死亡和复活。
首先祂将被交到自己的子民手中,他们会将祂判死罪,但是在罗马人的统治下,他们没有执行死刑的权力,就会将祂交给罗马人。罗马人会戏弄和鞭打祂,然后将祂钉十架 (太 20:18)。
最后晚餐之后,耶稣和门徒来到耶路撒冷城牆以外的客西马尼祷告。路加的职业是医生,他记录説,在那里耶稣想到卽将要喝神的愤怒的杯,就极其伤痛,出汗时汗水如血。
那时祂正是有一种现代医学称为“血汗”的状况;有这状况的人,在受到庞大身体或情绪压力时,为汗腺供血的微血管变得脆弱,甚至破裂,令一些血渗漏进汗孔,他们出汗时就好像出血似的。
几个小时后,彼得坐在火边取暖(可 14:54),所以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寒冷的晚上,但耶稣却流血汗。我们可以想像,祂所受的压力必定是极为严重。
祂显然预见衪预言自己会遭受的“当受的洗”(路12:50)。祂是人类唯一一个没有罪的人,却要担负世人的罪孽。祂有完美的纯洁,但却要承受神对罪恶的申冤。
路加福音 22:44 耶稣非常痛苦焦虑,祷告更加恳切,汗如大血点滴在地上。
耶稣的祷告
4. 在祂最危急的时刻,当祂面临被拘捕和钉十架的苦难,当祂即将要喝神的愤怒的杯的时候,祂更认真地向神祷告。
三次祂向神祈求,那苦杯离开祂,但我们可以从祂首两次祷告中所用的不同字眼见到,祂的祷告,是寻求和服从的完美典范。
第一次祷告时,祂説:“如果可能,求你使这杯离开我。” 但是第二次祷告时,感觉到神要祂喝这杯的旨意,祂説 :“这杯若不能离开我,必须我喝,就愿你的旨意成全。”
祂的第一个祈求,用词是积极的,但第二个是消极的。第二次祈求比第一次祈求进了一步,彷彿祂已坚强自己,意识到这杯不能从祂身上离开。最后,祂无畏地宣称:“起来,我们走吧!”(太 26:46)
马太福音
26:39 他就稍往前走,俯伏在地,祷告说:“我父啊,如果可能,求你使这杯离开我。然而,不是照我所愿的,而是照你所愿的。”
26:42 他第二次又去祷告说:“我父啊,这杯若不能离开我,必须我喝,就愿你的旨意成全。”
典范祷告
5. 耶稣的祷告是典范祷告,即使在这可怕的时刻,祂也为成就神的旨意祈求。
一作者评论道:“祂从近乎崩溃进展到坚定决心。在这两个祈求中,耶稣从不质疑神或神的旨意--为什麽要定这计划、为什麽要我、为什麽要现在?反而,祂成为祂教导门徒祈祷部分内容的化身:‘我们在天上的父: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。愿你的国降临;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’(6:9-10b)”(Douglas Sean O’Donnell,Matthew,页 798)
我们见到,祂存著顺服的心,带著寻求的态度,摸索神的意思。在生死关头,祂祷告的目的仍然是要遵行神的旨意。
马太福音
6:9“所以,你们要这样祷告:‘我们在天上的父: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。
6:10 愿你的国降临;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,如同行在天上。
阿爸,父啊!
6. 在福音书中,耶稣总是称神为父,除了在十架上时, 祂喊叫“我的神!我的神!为甚麽离弃我?”(太 27:46);但在这个场合,祂和神更加亲密,祂称祂为 “我父啊”(太 26:39)。
马可更补充说,祂甚至称祂为“阿爸,父啊!”
马可福音 14:36 他说:“阿爸,父啊!在你凡事都能;求你将这杯撤去。然而,不是照我所愿的,而是照你所愿的。”
曾大声哀哭
7. 在下面的段落中,希伯来书的作者无疑是指耶稣在客西马尼的祷告。祂的人性在成为世人的罪的可怕前景下抵挡不住,悲痛欲绝,于是祂热炽祷告,向神祈求,哭泣流泪。祂是感到何等深沉的悲哀和伤痛。
在客西马尼,祂向神呼求,求祂将那杯撤去(见上可 14:36),神就听祂祷告。这与事实并无矛盾,虽然神并没有免祂钉十架之苦痛,但神将祂会死的身体从死亡中提升到不朽坏的身体,可説是将祂从死亡中救出来。
在另一个意义上,神也应允耶稣的祷告,因为耶稣一直祈求神的旨意要成就。一作者指出:“耶稣最深切的祷告是父的旨意成就--祂的死会成为我们的救恩(来 7:25; 10:9-10)。”
希伯来书 5:7 基督在他肉身的日子,曾大声哀哭,流泪祷告,恳求那能救他免死的神,就因他的虔诚蒙了应允。
耶稣的诱惑
8. 除了面对成为世界的罪的巨大任务,耶稣亦可能面对撒但的诱惑。撒但在旷野曾诱惑祂,但失败了。之后他离开祂,再等时机。没有时机比客西马尼是更好的,那无疑是耶稣最软弱的时候。
我们也见到,祂吩咐门徒祷告,不要陷入诱惑。这表示祂自己可能正经歴诱惑,但祂会因为祷告而获胜。可惜门徒不听祂的指示,转瞬间就跌倒了。
因此,在客西马尼,我们见到耶稣的人性和祂抗拒试探的挣扎。神学家说,客西马尼的事蹟记录在马太福音、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中,但不在约翰福音中,原因是约翰福音的主题陈述耶稣基督是神,祂道成肉身,即使成为人,祂仍然是神,而神是不能被恶魔所诱惑的 (雅 1:13)。
马太福音 26:41 总要警醒祷告,免得陷入试探。你们心灵固然愿意,肉体却软弱了。”
俯伏在地
9. 随著诱惑加剧,祂的祷告也更深切,这更深切的祷告反映在祂祷告的姿势。起初祂跪下祷告,后来祂俯伏在地上祷告。
第一个亚当在试用期时在伊甸园违抗神,但在客西马尼第二个亚当在面对钉十架的严酷考验,保持了祂完美的顺服。
三次祷告寻求神的旨意后,祂就即时行动,起来面对叛徒犹大。
马太福音 26:46 起来,我们走吧!看哪,那出卖我的人快来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