耶穌的受難 驚天動地的故事
第九章
受難的高峰
我的神!我的神!為甚麼離棄我?
71. 和承受神對罪的憤怒比較,皮肉之苦和死亡的痛楚就算不了什麼。耶穌經歴的是全人類的罪的重擔和神的離棄。這無法言傳的痛苦令祂大聲喊著說:「我的神!我的神!為甚麼離棄我?」
這是耶穌在四福音唯一一次稱天父為神 (而不是父)的時候。
祂的話是這麽重要,新約的原文是希臘文,但在這裏福音書作者用阿拉姆語 (很可能是耶穌的母語) 來記錄耶穌的說話 (「以羅伊!以羅伊!拉馬撒巴各大尼?」),顯然他不想有人誤解這個重要信息。
馬可福音 15:34 下午三點鐘的時候,耶穌大聲呼喊:「以羅伊!以羅伊!拉馬撒巴各大尼?」(翻出來就是:我的神!我的神!為甚麼離棄我?)
承受神對罪人的全部咒詛
72. 當耶穌喊出這個痛苦的喊叫時,祂正在成為我們的咒詛,承受神對罪人的全部咒詛。一作者寫道:「當祂大聲喊道:『我的神,我神,為什麼離棄我?』, 祂的父,作為祂的審判官,回答說:『耶和華,耶和華你的神咒詛你。』基督為祂的子民承 受 了 申 命 記 28 章 所 指 的 咒 詛 。 」 (PaulWasher, The Gospel’s Power & Message, 頁 185)
在祂 6 個小時的苦難中,天父向祂的兒子傾倒了「一個永恆價值的義怒。」當耶穌喊出這痛苦的喊叫時,祂正在將神的憤怒的杯,飮滴淨盡。
耶穌的痛苦,是因為祂與父喪失團契。祂與天父永恆同在,在地上生活時亦與祂有永不間斷的交融,但此刻我們的罪來到天父和耶穌之間,祂就被天父離棄。這離棄就是耶穌受難的至深之處,祂悲傷欲絕的極點。
申命記 28:45 這一切的咒詛必臨到你,追趕你,趕上你,直到把你除滅,因為你不聽從耶和華-你神的話,不遵守他吩咐的誡命律例。
受難的高峰
73. 天父和兒子在創世以前,已永恆相愛,從未間斷。但耶穌在十架上背負人類的罪孽,聖潔的神,眼目清潔,不看邪惡 (哈 1:13) ,就不得不離棄愛子。
耶穌最害怕的不是釘十架的身體痛苦,而是和父分離的心靈痛苦。和神分離,被神離棄、置之死地,
是祂受難的高峰、祂痛苦的精髓。神在衪的生命中,有最重要的位置,所以被衪離棄是最痛苦的感受。
一作者寫道:「因此當耶穌基督失去父神的同在,就在那一瞬間,耶穌陷入了絕對的冷酷和絕對的黑暗當中,祂的靈魂徹底地分崩離析,祂經歷到靈性上全 然 的 破 滅 瓦 解 。 」 (https://wd.bible/articles/zh-hk/3/221;14/5/2022)
以賽亞書 59:2 但你們的罪孽使你們與神隔絕,你們的罪惡使他轉臉不聽你們。
與主的面和他權能的榮光隔絕
74. 神曾答應永遠不會丟棄祂的子民 (來 13:5),但正如司布真指出,神對待祂的兒子就不一樣,因為神離棄了祂。
一清教徒作家(John Flavel)幻想,父與子在過去的永恆有這對話:「父對子說:『如果我饒恕他們,我就不會饒恕你』;兒子回答說:『父,好的,就這樣吧,完全由我負責,我是可以承擔的。』」
在十架上,耶穌經歴到神的審判和對罪的憤怒,被神咒詛至死。祂與生命、愛和光的泉源都隔絕,對一個人來說,沒有事情可以比這個更痛苦。可以說,這就是屬靈死亡,就是地獄,地獄的精髓就是和神的恩典和榮耀分離。
祂為我們嘗到了死亡和地獄的滋味,體驗著每一個失落的靈魂,將會在地獄裏永恆體驗的。帖撒羅尼迦後書 1:9 他們要受懲罰,永遠沉淪,與主的面和他權能的榮光隔絕。
神學家對受難的理解
75. 在此我想和各位分享一些,受尊敬的神學家對耶穌受難的理解:
一牧師寫道:「我們的罪送了耶穌去地獄。祂嚐到靈魂與神分離的苦楚。」 (John Stott)
司布真寫道:「祂與父親的團契是最高、最深、和最完滿的,祂到底失去了什麼呢?不要忘記,祂是一個如此的人,沒有神對祂來説是一滔天大禍的大災難。祂每一部分都是完美的,每一部分都適合和神交融至極。」
他亦寫道:「祂越是適合接受偉大的父的愛,比例上祂的渴望就越是强烈。」(Charles Spurgeon,The Essential Woks of Charles Spurgeon,頁 299)
一神學家寫道:「在世界宗教中,僅有基督教宣稱,神在耶穌基督裏成為獨一無二和完全的人,因此祂親身經歴了絕望、被拒、孤獨、貧窮、喪失親友、遭受酷刑和監禁。在十架上,祂超越了最嚴重的人類苦難,經歷了廣大無限的被拒和痛苦,無限量地超越了我們的被拒和痛苦,就好像祂的知識和力量,無限量地超越我們的。」(Randy Alcorn,IfGod Is Good,頁 215)
一作者寫道:「亞當的真正兒子,亦是神的真正兒子,將從神的手中取得的憤怒的杯,飮滴淨盡。祂會盡飲,直至神的公義完全得到滿足。本來應該是我們承受的神的憤怒,現完全耗盡了在子身上,因此它會熄滅。」(Paul Washer, The Gospel’s Power &
Message, 頁 190)
這作者亦寫道:「和神傾倒在基督身上的憤怒相比,挪亞時最大的洪水,就像是一片草地上的一滴露水;多瑪和蛾摩拉的天上降下的火,就好像那不能燃點最乾燥木頭的無用火花。髑髏地的日子是憤怒的日子、急難困苦的日子、荒廢淒涼的日子、黑暗幽冥的日子、烏雲密佈的日子。那一天,全能者的吞滅的火和持續的燃燒從天上降臨在基督身上。在那棵樹上,神用憤怒的火焚燒祂,這憤怒融化山脈好像火融化蠟一樣,或水沖下陡峭的斜坡一樣。因此,基督呼喊:『我如水被倒出,我的骨頭都脫了節 , 我 的 心 如 蠟 , 在 我 裏 面 熔 化 。 』」 (PaulWasher,The Gospel’s Power & Message,頁 198)
一釋經家寫道:「神的完美公正,使祂無限的憤怒宣洩了一永恆的懲罰在祂成為肉身的兒子身上,而祂兒子,作為一無窮盡和永恆的身位,在一有限的時段內,承受了地獄的酷刑。這是耶穌在客西馬尼中流血汗時,所預料到的可怕神聖審判的杯(可14:36;路 22:44)。」(John Macarthur,Mark 9-16, 頁 376)
馬太福音 27:46 約在下午三點鐘,耶穌大聲高呼,說:「以利!以利!拉馬撒巴各大尼?」就是說:「我的神!我的神!為甚麼離棄我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