彼此饒恕
第二章
饒恕別人
對神聖恩典的自然回應
8.基督徒蒙召去饒恕傷害我們的人,這是福音生命的體現。我們深深知道:神既在基督裡赦免了我們一切過犯(歌2:13),我們豈能不將這份恩典延伸給他人?
我們之所以要選擇饒恕,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神先饒恕了我們,這是蒙恩之人對神聖恩典的自然回應。以弗所書4:32明確指出,要彼此饒恕,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我們一樣。
每一次選擇饒恕,都是對福音大能的見證;正如主禱文說:「免我們的債,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」。
主禱文的這個祈求提醒我們,若自己不願施予他人,就不能求神賜予我們。一作者寫道:「當我們這樣禱告時,實際上是在說『神啊,請用我待人的方式待我,請依照我對待他人的標準來對待我。』.......我們自己設定了標準,神只是跟隨。」(Ray Pritchard, The Healing Power Of Forgiveness, 頁71)
馬太福音 6:12免我們的債,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。
三個原因
9.我們是「按神的形像」被造(創1:27),而神的本質是「有恩典,有憐憫,不輕易發怒,並有豐盛的慈愛」(詩145:8)。因此,當我們選擇饒恕時就活出了被造的目的,反映出神的屬性(太5:48)。
我們饒恕別人,是因為基督先愛了我們(約壹4:19)。真正的感恩,必然活出赦免的生命。
一作者寫道,有三個原因我們要饒恕別人:
首先和最主要,我們應該饒恕因為神已饒恕,我們被感激之情所推動、被基督的愛激勵,以神愛我們的方式去愛別人(見林後5:14)。
其次,我們應該饒恕,因為我們受造是為了反映神的榮耀,宣告祂的偉大,表明祂是怎樣的美善。這些從我們生命中湧流的恩典,終究指向那更大的賜恩者。告訴某人『我饒恕你,因為神饒恕了我,就是用我們生命講述神的故事。』
最後,我們應該饒恕,因為神告訴我們:『主怎樣饒恕了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。』(歌3:13; 太6:14-15; 18:21-35; 可11:25; 路6:37; 11:4; 17:3-4; 弗4:32)。
(Mike Wilkerson,Redemption,頁 83)
馬太福音
6:14 你們若饒恕人的過犯,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;
6:15你們若不饒恕人,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。」
伸冤在我
10.我們也應該饒恕別人,因為這是神的誡命,拒絕饒恕就是違反誡命。魯益師寫道:「成為基督徒意思是饒恕不可饒恕的,因為神已饒恕了你不可饒恕的。」
既然我們得到了神的饒恕,我們就必須將其給予那些向我們犯罪的人。仇恨和報復不是基督教詞彙的一部分。我們要相信神的公正,及原諒冒犯我們的人。我們沒有甚麽權利,也沒有必要自把自為,為別人對我們的錯失報復。審判全地的主已應許,在審判日會給所有罪人應得的懲罰。
羅馬書12:19 各位親愛的,不要自己伸冤,寧可給主的憤怒留地步,因為經上記著:「主說:『伸冤在我,我必報應。』」
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
11.聖經教導我們不要以惡報惡,反要以善勝惡;不要尋求報復,而是要把炭火堆在敵人的頭上,即盡其所能服事他,雖然他向我們作惡。
聖經學者說:「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」一詞是指古埃及人的習俗。當時一個人想要向公眾表現懊悔時,他會用頭頂著一鍋正燃燒的煤,以代表他正燃燒的羞愧和內疚之痛。
因此,當我們以德報怨、善待仇敵時,不是要羞辱對方,而是希望喚醒他的良知,使他為惡行感到羞愧,從而歸向善道。
這裡的意思是,當我們愛我們的敵人和向他們行善時,就使他們為惡行感到羞愧。
羅馬書12:20不但如此,「你的仇敵若餓了,就給他吃;若渴了,就給他喝。因為你這樣做,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。」
大衛的榜樣
12.當大衛擊殺歌利亞後,掃羅王嫉妒他受國民愛戴。他的嫉妒之火愈燃愈烈,多年間他瘋狂追捕大衛,誓要置他於死地,迫使大衛和追隨者四處逃亡,要棲身曠野洞穴(撒上22-24章)。
然而,在這追逐過程中,在兩次千載難逢的機會中--一次在隱基底的洞穴(撒上24),一次在哈基拉山的營地(撒上26)--大衛和他的同夥有機會殺死掃羅,但兩次他都饒了他的性命。大衛選擇饒恕這位追殺他的君王,他並非無力復仇,而是深明敬畏神的真諦。
他知道報仇是神的事,不是他的事。他有大智慧,不殺神所膏為王的人,即使這王正試圖殺死他。
撒母耳記上26:9大衛對亞比篩說:「不可殺害他!有誰伸手害耶和華的受膏者而無罪呢?」
不計算人的惡
13.當一個人信耶穌時,神的聖靈就會進駐他的身體,並在他身上產生聖靈的果子,即是仁愛、喜樂、和平、忍耐、恩慈、良善、信實、溫柔、節制。有了神的愛,他就能原諒那些冒犯他的人,因為愛是不記掛別人的錯處,而是「凡事包容,凡事相信,凡事盼望,凡事忍耐」 (林前13:5-7)。
如果我們有神的愛,我們就會專注自己的罪惡,不計較別人的錯失冒犯,把他們的言行用最好的角度來看。當我們對別人愛心滿溢時,就會忽略他們的罪行。真正被饒恕的人會饒恕別人;換句話說,不饒恕別人的人可能自己亦未被饒恕。
彼得前書4:8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,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。
挖掘兩個墳墓
14.神饒恕他的百姓是為了自己的益處(「我,惟有我為自己的緣故塗去你的過犯」;賽43:25),所以我們應該向衪學習,也為了我們自己的益處原諒別人。饒恕是為了自己的益處,因為不饒恕會助長仇怨、憤恨和惡意,會毒害靈魂。不饒恕會對我們的身體、情感和精神福祉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害。
一古老諺語說:「尋求復仇的人必須挖掘兩個墳墓:一個給敵人,一個給自己。」
饒恕是一種內在的力量,它能夠將我們從受害者的心態中解放出來,不再被過去的傷害所束縛。選擇饒恕時,我們並不是否認或淡化那些傷害,而是在主動選擇不被它們定義或控制。這種選擇讓我們重新獲得內心的自由和平靜。
一作者寫道:「原諒那些傷害過我們的人,使我們擺脫受害者的心態,也讓我們不再感到受制於傷害我們的人。」
另一作者也寫道:「在報復的遊戲中,最大的輸家往往是無法駕馭寬恕能力的人。你永遠無法確切知道,不原諒他人會給他們帶來多大的傷害。但可以肯定,它對你自己的傷害遠甚於他人。當你執意選擇不饒恕,就等於給自己套上了怨恨的枷鎖,將自己困在一座滿是恐怖記憶的幽閉之屋裡。」(Lewis B. Smedes, How Can It Be All Right When Everything Is All Wrong? 頁56)
箴言 17:9包容過錯的,尋求友愛;喋喋不休的,離間密友。
彼此饒恕
15.在饒恕別人時,我們並不需要等候對方先採取行動、表現出悔意或懺悔。當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犯罪、冒犯神時,神並沒有等待他們做什麼,而是主動去尋找他們,並為他們預備了遮蓋罪孽的衣物。神是那位主動開啟和好進程的--不僅為亞當和夏娃,也是為我們。
因著神賜下毫無保留的饒恕,我們也蒙召以同樣的心饒恕他人。這不是選擇,而是來自神的命令——基督徒的生命應遠離怨恨、憤怒和報復,活出愛與和平的見證。
一作者寫道:「饒恕就像一枚硬幣,沒有向其他人給予饒恕的硬幣底,我們就不能有從神那裡得到饒恕的硬幣面。那些不饒恕的人,不能指望神饒恕他們。」
歌羅西書3:13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,總要彼此容忍,彼此饒恕;主怎樣饒恕了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。
要彼此相愛
16.聖靈內住每一位真正信靠耶穌基督的人心裡,結出仁愛和各樣屬靈美德的果子。因著神的愛,無論他人如何冒犯,真正的信徒都能以恩慈相待,寬恕他人的過犯。
倘若我們執意不肯饒恕,便顯明我們的心尚未被聖靈光照,仍未領悟饒恕的真諦。這樣的心,或許還未真正經歷神恩典的更新。許多口中稱信卻心懷怨恨的人,恐怕仍未得著救贖的生命。
一清教徒作者説:「我們饒恕別人不會為自己獲得饒恕,但是不饒恕別人就證明我們自己是未得饒恕。」
約翰一書4:7親愛的,我們要彼此相愛,因為愛是從神來的。凡有愛的都是由神而生,並且認識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