彼此饒恕
第四章
無憐憫心僕人
主人就動了慈心
22.無憐憫心僕人的比喻,是另一個關於饒恕的故事。這個令人憤慨的比喻(太18:23-35),生動揭示了神國度的饒恕原則:既然蒙受神浩大的恩赦,我們理當以同樣的憐憫待人。
在故事中,一位君王(代表神)和僕人們清算債務(象徵神對人罪的審判)。債是代表僕人的罪,聖經常常說罪就是我們欠神的屬靈債項。作為神的造物,我們需要服從衪的旨意,每次我們不服從,就欠衪一個屬靈的債 (太6 : 12)。
有個僕人欠下一萬他連得(相當於數百年工資的巨額債務),這完全超出他償還的能力(表示人無法靠行為贖罪)。君王依法下令變賣他全家抵債,顯明罪的工價乃是死(羅6:23)。
但是當僕人伏地哀求「主啊,寬容我吧!」時,那位君王竟然動了慈心,不僅暫緩追討,更是奇異地完全免除這天文數字的債,自己承受損失,毫無條件地釋放了他,真是叫人嘖嘖稱奇。這戲劇性的變化,象徵神在基督裡塗抹了我們一切罪債(西2:14)的恩典。
這正是我們和神關係的寫照;就像這僕人一樣, 我們都欠下神一些屬靈巨債, 是絕無能力償還的。在聖潔的神面前我們都是一群屬靈破產的罪人,地獄是我們應得的懲罰。 但是因為神憐憫我們,祂卻白白地饒恕我們。
我們個個都是罪孽深重的罪人,但不要懼怕,因為無論是什麼大罪,耶穌都可以饒恕,祂的量度是無極限的。只要在祂面前謙卑自己,誠心悔改,衪無盡的赦罪慈悲就會降臨我們身上。
馬太福音18 : 27那僕人的主人就動了慈心,把他釋放了,並且免了他的債。
無憐憫心的僕人
23.王放過他的巨債之後, 這無債一身輕的僕人出來, 遇見一個同伴;同伴欠他一個小債,他就揪著他,扼住他的喉嚨,毫無憐憫地要他即時還債。同伴向他求饒, 但他斷然拒絕,更嚴酷地將他下監去了。
這僕人剛剛蒙主人憐憫,免了他的巨債,他卻亳不寬容欠他區區小數的同伴;主人向他施恩,他卻向人逼債。這令人憤怒的行為,表示神的憐憫沒有感動他的心和激勵他去饒恕別人,這個僕人的生命沒有顯示出信徒應有的悔改和屬靈變革。
耶穌的信徒必須饒恕敵人,因為我們既蒙神在基督裡完全赦免(西2:13),就應當以同樣的恩慈待人(弗4:32),這是蒙恩者生命的自然流露。
馬太福音
18:28那僕人出來,遇見一個欠他一百個銀幣的同伴,就揪著他,扼住他的喉嚨,說:『把你所欠的還我!』
18:29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,說:『寬容我吧,我會還你的。』
18:30他不肯,卻把他下在監裏,直到他還了所欠的債。
七十個七次
24.神為赦免我們付出了極重的代價。祂沒有為罪刑罰我們,卻讓祂的獨生愛子為我們承擔了罪的審判。基督在十架上傾灑寶血,以贖價清償了我們的罪債,使神的赦免成為可能。因此,我們得蒙饒恕,絕非因為自己善行,全然是出於神的慈悲憐憫。
為此昂貴的饒恕, 耶穌給我們的生命原則就是, 因為神已完全饒恕我們, 我們亦需要完全饒恕別人。 神的饒恕我們可白白得到,但得到之後就有責任去饒恕別人。
在耶穌講這比喻之前,彼得主動問衪,是否需要饒恕得罪他的人七次,可能他以為這是足够的寬宏大量;但耶穌的回答是,不是七次,而是七十個七次。在這裏耶穌用祂常用的誇張言語,說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信息;我們要饒恕別人七十個七次,意思是饒恕是不限次數的。因為神的饒恕是無限量的,我們的饒恕亦要是無限量的。
馬太福音18 : 22耶穌說:「我告訴你,不是到七次,而是到七十個七次。
有其父, 必有其子
25.當王發覺他剛饒恕的僕人沒有饒恕別人,他就斥責他為什麽不憐憫他的同伴,像王憐憫他一樣?王就大怒,把他交給司刑的獄卒,使他下監去,直到他還清了所欠的債。
神的兒女應該有祂的性格, 既然祂是慈悲的,他們亦應該是慈悲的。
神的兒女亦應該效法耶穌的榜樣,當耶穌正經歴釘十架和死亡的苦楚時,在衪最危急、最黑暗的時刻,衪亦不忘饒恕衪的敵人,甚至為他們代禱。
耶穌是神聖潔無罪的獨生子,將神子釘十架,是人類最滔天的罪孽,是不可饒恕的惡行。然而,就在被釘十架的那一刻,祂的第一句話竟然是赦免的話。這赦免的禱告,是祂臨終的遺願 (路23:34a)。
受衪的啓廸,司提反亦饒恕迫害他的人。他們用石頭打他致死,但他的遺言竟然是饒恕的遺言 (徒7:60)。
因為神已饒恕我們,所以我們就必須饒恕別人。一作者說:「神給我們饒恕的恩典,令我們有饒恕別人的美德。」
這個是不容易接受的教訓,是違反人的罪性,但饒恕是耶穌一貫的教訓;神的兒女不是要做出自然的,是要做出超自然的。
馬太福音18 : 33你不應該憐憫你的同伴,像我憐憫你嗎?』
不饒恕人的, 亦未被饒恕
26.聖靈的果子包含九個美德,第一個就是仁愛。 有了神的愛, 我們就可以饒恕別人, 因為愛是不會計算別人的惡 。
若然我們拒絕饒恕別人,我們可能還未得到聖靈的啓迪,因此不明白饒恕的意義,這表示我們還未有悔改和屬靈變革的恩典。
若然未能饒恕別人,就表示自己亦可能未得到神的饒恕 。
因為僕人不饒恕別人,王就將他送到監獄去受刑罰 。因為僕人永不能償還此巨債,他的懲罰將會是永遠的。
耶穌用這個無憐憫心僕人的比喻來警告我們,若然我們不饒恕別人,神亦會不饒恕我們。我們怎樣待人,神又會怎樣待我們。
若然我們不憐憫別人, 在審判日我們不能期望神會憐憫我們 。
雅各書 2 : 13因為對那不憐憫人的,他們要受沒有憐憫的審判;憐憫勝過審判。
彼此饒恕
27.一作者指出,若然我們心中懷著不願饒恕的態度,將會遭受以下的屬靈虧損:
- 你和天父的交通受阻。
- 聖靈為你擔憂。
- 你的禱告將不得應允。
- 神任憑你靠己力量面對生活的難題。
- 魔鬼藉著你的苦毒取得立足之地。
- 你迫使神成為你的敵人。
- 你失去神在你生命中的賜福。
- 你浪費時間照料受傷的心靈。
- 你成為你所憎恨之人的奴隸。
- 你會變得像那些你不願饒恕的人一樣。
(Ray Pritchard, The Healing Power Of Forgiveness, 頁77)
明白不饒恕帶來的嚴重後果之後,我們可以作以下根據聖經教導的具體回應:
- 承認不饒恕的罪性,像大衛禱告:「神啊,求祢鑒察我,知道我的心思⋯看在我裡面有什麼惡行沒有」(詩139:23-24)。
- 決志選擇饒恕,求神加添力量:「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,凡事都能做」(腓4:13)。
- 效法基督的饒恕模楷:「父啊!赦免他們,因為他們所做的,他們不知道。」(路23:34)。
- 放下內心的憤怒,追求與人和睦,為傷害你的人禱告(太5:44)。
- 採取實際行動,瓦解苦毒的循環:若對方願意和好,按馬太福音18:15步驟處理;若對方無悔意,仍可內心釋放(羅12:19「主說:『伸冤在我,我必報應。』」);用具體善行回應(羅12:20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。」)
- 常常記念神如何赦免你(弗1:7)。
有作者說不饒恕就像自己喝下毒藥,卻期望對方痛苦。它捆綁我們的心靈,使我們和神的關係隔絕,甚至讓苦毒成為魔鬼攻擊的破口(來12:15)。
饒恕不是認同對方的惡行,而是接受審判的主權歸給神。當我們願意踏出第一步,神必賜下恩典,幫助我們超越傷痛。
今天,我們可以做一個釋放的禱告:「主啊,我選擇饒恕____(某人名字),求祢赦免我的怨恨,並用祢的慈愛充滿我。」
當我們放手交給神,就能經歷真正的自由,重新活在神的祝福中。感謝神!
以弗所書 4 : 32要仁慈相待,存憐憫的心,彼此饒恕,正如神在基督裏饒恕了你們一樣。
經文引自《和合本修訂版》,版權屬香港聖經公會所有,蒙允准使用。
感謝我好友黃廣鴻弟兄贊助這福音冊子的印刷費,張添來弟兄校對。
版權所有 © 2025 李國慶。出版日期2025年8月。此福音冊子免費贈閱,歡迎索取。